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
新闻中心
政策公告
文化山东
新时代艺术
政产学研
管理创新
塑造论哲学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2017/3/10 14:01:58
人大代表刘晓静: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胡洪林 王晓璐)“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是依靠强有力的创新人才队伍,依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接受我们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开门见山,直陈观点。

作为来自山东的代表,刘晓静用“三少一大”来谈对家乡的现状。她说,山东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数量还是偏少,“千人计划”专家入选总数较少,全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少,而两院院士平均年龄偏大。

她进一步说道:山东在 4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仅有6个一级重点学科;在化工、纺织、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中,能够引领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不多,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层次科技人才特别缺乏。

“创新驱动实质是创新人才驱动,而人才的竞争就是未来的竞争。”刘晓静表示,高层次科技人才是当下最为紧缺的资源,在队伍建设上还有许多工作可做,还需要下大气力。

采取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面向海内外广揽人才

刘晓静认为,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还需从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领军人才为核心,建设稳定的科技创新团队。比如,对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专家,要因人施策制定团队建设方案,给予不同的帮助和支持;对在高校、科研院所从事基础研究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持其自主选择核心成员,并给予团队经费支持;对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在项目经费列支方面采取新政策。

二是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或国际先进水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创新团队,以“团队+项目”方式给予资助。对引进的“千人计划”专家,给予建设经费支持,对其进入事业单位的编制岗位和薪酬待遇实行一事一议,帮助其快速组建创新团队。

三是打造高层次平台聚合创新团队。在山东,要大力实施“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计划”,依托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黄三角农高区、高新区、大学科技园,整合提升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创新功能,重点支持青岛国家海洋实验室、黄三角现代农业研究院等大型科研平台更好发挥作用,引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整体提升全省创新水平。

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在刘晓静看来,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她说,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双一流建设”作出顶层设计,也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指明了路径。“这对中国的大学来说,是重大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以服务重大创新发展战略为导向,对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工程的大学重点扶持。刘晓静说,比如在山东,要重点发展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及生物化学、工程学等学科,着力培植一批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特别要重点支持山东大学与剑桥大学、青岛市共建的创新转化学院,“这是在全世界首创的新型交叉学科,对创新驱动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

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领军人物及团队。刘晓静说,应当整合省属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资源,积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科研院所直接转入大学体系,或联合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及技术转移平台;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团队、科研项目、基地平台、成果转化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科研机制,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和人才培养新优势。

同时,培养一大批全社会急需的创新转化经纪人,引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打通从创意产生、科学研究到形成成果专利,再到成果转化后实现产业化和企业上市的全流程,为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奠定基础。

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鲁ICP备2022022004号
地址:山东省英雄山路88号
Copyright2016 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