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取得的工作成就
(一)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在2015年的工作发展的基础上,根据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举办了各基层示范基地单位、会员单位理论骨干研讨会,围绕我省深化改革等相关事项展开了深入学习、研讨。
(二)为了更好的发挥和调动各基层单位对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与研究的积极性,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于2016年组织了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智库专家团深入到学校、乡镇和街道社区、基层调研员单位实地考察调研,切实做到理论研究工作者与实践相结合,为理论工作者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2016年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积极与山东大学华夏文化研究中心、省文联山东省人文艺术研究院等社会各社团组织相互借鉴展开相关合作、补充各自有力资源,积极研究新形势下依法治国和全面推进我省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为贯彻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研究会的工作、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四)响应省社科联号召研究会积极组织召开学术论坛。2017年8月12日,由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山东大学华夏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山东女子学院承办的“文化艺术教育管理创新高端论坛”在山东女子学院长清校区成功举行,百余位专家、代表参加论坛,共同探讨在新形势背景下山东文化教育管理创新发展之路。此次研讨会作为政产学研合作研究的尝试为山东省文化艺术教育管理创新增加了新亮点,更主要的是为山东的教学与研究发展建言献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会后数十家新闻媒体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2017年12月份向山东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局正式递交了创办研究会会刊—《创新山东》(ISBN署号)的申请报告,可望在2018年度获得准印证的批复,同时利用杂志和研究会网站为更好的宣传、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出应有贡献。
(五)2015年12月份荣获中共山东省社科联社会组织党委授予的首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荣誉。
(六)2016年8月份承办的“互联网+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讨会”荣获省社科联授予的 “2016年度优秀社科论坛”荣誉。
(七)2017年12月荣获“2014-2017年先进省级社会组织”荣誉称号。
(八)2018年2月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飞舟同志荣获“2014—2017年度先进社会组织工作者”荣誉称号。
研究会分支代表机构
1、管理能力提升研修院
业务范围:管理能力提升研修院将在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的坚强领导下、在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的有力指导下,秉承研究会的宗旨、理念,配合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搭建成为培养各级管理人才的新平台、新纽带、新基地。为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谐美丽现代化强省作出应有贡献。研修院将设立:党政理论研学部、企业发展研学部、传统文化研学部、国际交流研学部四大部门。班次主要包括学位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和师资培训班等。
2、公益事业创新研究所
业务范围:山东社会公益事业创新论坛,旨在搭建政府、企业和公益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桥梁,探讨社会公益事业创新思路,发现和传播公益榜样,号召更多各界社会人士参与和支持公益事业。2015年与山东省红十字会编辑出版《博爱齐鲁论文集》。
3、人文艺术产业研究所
业务范围:为配合省社联搞好“山东省人文艺术大展”的组织筹备工作理论创新研究会特设立“人文艺术产业研究中心”,并连同省文联下属山东省人文艺术研究院组织筹备首卷《山东人文艺术年鉴》,同时举办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展览活动。2016年承担了省委宣传部、第六届文博会组委会“互联网+山东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发展论坛”,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并省社联的“2016年度优秀社科论坛”荣誉称号。
4、企业新闻研究中心
业务范围:组织开展企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企业管理哲学优秀成果评选与推广、人才培训、编辑出版研究成果、咨询服务等。
5、塑造论哲学研究所
业务范围:研究塑造论哲学理论、组织召开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研讨会、编辑出版相关出版物。近几年陆续承担了教育部、省规划办多项课题,并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
6、新时代齐鲁艺术研究院
为更好地启动“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传理论、传文明、传德法、传文化、传文艺、传社科的“六传”服务工作,用“艺术巡展+理论宣教”的方式打通基层思想宣教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特设立新时代齐鲁艺术研究院分支机构,以便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促进艺术创作与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合。
7、国际文化发展研究交流中心
国际文化发展研究交流中心2014年正式成立,中心的成立是全省文化理论界的盛事,对推进文化交流、加快理论创新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会刊《文化山东》创刊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总 顾 问:张全景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
首席专家:张全新 省政府参事、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博士生导师
会 长:牟志祥 山东省委讲师团原常务副团长、教授
秘 书 长:宋飞舟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高级工艺美术师
工作人员:
宋飞舟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杨庆广 执行副秘书长
肖发嬴 党建研究室主任
李绍岩 办公室主任
滕 伟 外联部主任
张长秋 政研室主任
孙亿心 研修院院长
朱云国 通联部主任
纪秀传 刊物室主任
孙国钦 宣教部主任
李玉贺 影像室主任
赵文华 编辑部主任
苗 丰 书画部主任
勇于推进新时代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张述存
2018年04月20日10:34 来源: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必然伴随着思想理论的发展创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推进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1、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推动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本质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既取决于社会实践领域的发展创新,又依赖于思想理论上的发展创新。一个缺乏实践创新能力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缺乏理论创新能力的国家同样不可能步入世界强国行列。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共同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必须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推进时代进步。理论的创新发展来自于实践的创新发展,同时又必须在指导实践再创新的过程中受到实践的检验。也就是说,理论创新在服务于实践创新的同时也促使自身得到进一步发展,反之亦然。因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不断地由特殊走向一般、又由一般走向特殊的辩证运动,也是社会实践日益拓展和深化的历史过程。理论和实践都必须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有生命力。任何生机勃勃的社会,都离不开实践创新,也离不开理论创新。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一个国家要繁荣富强,须臾不能离开创新性理论思维和创新性社会实践。
2、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表明,社会实践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思想理论大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思想理论的发展创新。从西方历史看,无论是古代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的辉煌,还是英法等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都离不开众多文化和思想大家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性思想和观点的推动。从中国历史看,我们之所以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并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的先人不但有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也留下了饱含创新精神的累累硕果。儒、释、道、法等各家学说,留下了丰厚的思想理论遗产,为古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一系列变化,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正面临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那就是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要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作出回答,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根据新的实践作出新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这样才能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进而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过程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3、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必须紧紧扣住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规定理论创新的基本内容和方向。不同历史时期理论创新的主题有所不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理论创新的主题是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理论,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党成功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指导革命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践和理论创新的主题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致力于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成功创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在此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并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必须牢牢立足社会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这深刻揭示了理论创新源于聆听时代声音和回应实践需求的客观规律。实践孕育真知,实践检验真理。回顾中国共产党97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深切感受到,正是因为我们党一直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党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历史。社会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要想跟上新时代的步伐,跟上新实践的发展,就必须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包括理论创新在内的各方面创新。
立足社会实践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关注时代新变化,走好时代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全局,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理论工作者都应该注意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5、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既是一个有着丰富理论创新经验的政党,又是一个善于领导社会各领域、各层面理论创新的政党。新时代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理所当然也要继续坚持和不断加强党的领导。
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新时代理论创新,必须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也是党领导和推进理论创新的一项指导性工作。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和推进理论创新,首先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样才能确保理论创新不走老路和邪路,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否定社会主义、否定改革开放甚至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思潮、错误观点仍然在通过一些渠道不断散播,试图扰乱群众思想,干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摒除这些错误言论干扰,关键就在于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使得一切理论发展和创新都跟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发展的步伐,确保理论与实践互不脱节、协调共进。
(作者:张述存,系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山东省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省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