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济南2月7日电(刘祺)2016年底,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的济南明府城被定位为济南城市的主中心。消息传出后,明府城的开发保护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
“明府城是泉城济南特色标志区的核心区域,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脉。”面对人民网记者的采访,山东省政协委员刘爱丽打开了话匣子。
刘爱丽告诉记者,明府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是济南城市历史遗存最集中、泉城特色最丰富、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区域,拥有芙蓉街、百花洲、府学文庙、题壁堂古建筑群等历史遗存,更有珍珠泉、芙蓉泉、腾蛟泉、濯缨泉等80余处泉水水系串流分布在小巷民居之内,形成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特色风貌,构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繁荣冷泉人居生态环境,可以说是“老济南”的缩影。
刘爱丽说,尽管明府城——百花洲片区改造一期项目试验性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与游客,但由于涉及规划建设、业态经营、旅游发展、社区管理、环境维护、文物保护等多个方面,整个明府城的保护改造仍然存在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不足。为此,在今年“两会”期间,她带来了《关于保护与改造明府城 打造泉城特色标志区的提案》。
刘爱丽说,明府城的保护改造必须上升到省会城市的定位及传统文化的传承高度。“济南之所以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正是因为其厚重的历史积淀及众多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有些老街巷、老地名、老泉池正面临消失。据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1979年前后,济南市地名共608个,但目前据保守统计,这些地名已经消失了200多个”。
她认为,对明府城的开发保护应坚持高规格、高起点规划,高标准修复,坚持保护与开发同步并进,对历史建筑提出保护要求,保护与整治历史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适当注入文化展示、旅游服务等功能,将之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刘爱丽看来,明府城应当整合片区内所有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突出“泉”“城”特色风貌。实施修旧如旧,保留区域内原生态风貌。泉城济南因为家家泉水而享誉全国,这个“家家泉水”并不是泉水和居民家的简单堆砌,而是融合了数百年百姓习俗、人文典故的独特区域生活情境。
“济南历史街区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泉共生、紧密相连。泉与人相生,泉与人相伴,这个特色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她建议相关部门在保持老城风貌和历史人文环境的基础上,落实古城片区规划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最大限度地恢复老济南泉水人居和谐相生的历史特色,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特色旅游街区,让游客能够真真正正地认识老济南,感受老济南。
“疏解与名城不符的功能腾出可发展用地也很重要”。 刘爱丽说,由于历史的原因,明府城片区单位众多。那么,济南应当首先规划外迁功能,即外迁行政事业及驻承单位、工业企业用地功能。此外,历史城区更新应采取老城保护与新区发展捆绑的模式,合理安排回迁人口,采取政策措施引导居民到新区安居。同时,根据文化遗产分布及片区现状功能特点,提升分区引导功能。古城区重点引入各类传统民俗博物馆、传统文化特色展览项目以及非遗老字号孵化项目,突出公益性和文化传承功能,使整个明府城片区成为齐鲁文化的传承基地和标志性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