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视觉的凝聚---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新闻中心
政策公告
文化山东
新时代艺术
政产学研
管理创新
塑造论哲学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2016/11/8 14:16:55
家园之七,杨参军2012年布面油画
家园之七,杨参军2012年布面油画

油画在中国既是让大众喜欢、让青年醉心的艺术种类,又是人们可以借兹登览历史、体验人心的精神峰谷。上个世纪初,油画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油画成为重要的艺术力量。70年代之后,一代青年油画家迅速成长,他们以青春的悸动印证艺术教育和人性理想的一步步解放与拓展。一方面向往油画所代表的艺术人文的使命与理想。另一方面追随着变革的浪潮,将自身熔炼成为某种充满奇观与废墟的思想实验场。年轻的油画家们穿越了民族变革的世纪洗礼,也穿越了全球文化生态中难以言说的当代剧变。他们回返故园,立足本土,醉心于中国自己的油画艺术的创造。杨参军正是这一代油画人中突出的代表。

淮北的广袤大地是参军的乡土,参军的油画总是凝聚着某种丰饶的乡土真情。一方面,他有着一种特殊的“朴”,素心,笃实,真率无华,充满对大地的依赖和情深,却在关键处守着一份真。另一方面,参军又怀有一种“风”,中原大地上特有的风情万种,喜在热闹的拥趸中落笔,喜在风尘漫漫中直面云山日出。正是这种“朴”与“风”的杂糅相叠,使得参军常若“石榴般火红绽放”,从荒寂中捕捉丰饶,从尘野中打捞鲜亮。那大地的丰凋兴衰也总是相叠而生,真正领会这种人间世道的无常与纠结,将赋予人的释然与自由。这正是中国人的生命乡土,平淡无奇,却充满竞争的天机;苍生无尽,却总怀生命及时的风候与仙灵。往返于乡土的参军,正是身负如此生机活契的真率信使。

参军画诸多的静物:生梨果蔬,鲜鱼肉菜。菜场是他视觉的猎场,参军在这里逡巡狩取的是他自己艺术表现的花开果香。我见过他画的一片片枯桔,我也见过他笔下石榴中鲜亮如流血般的挣扎。我知道,那是参军把自己放入其中的挣扎。参军的静物中最生动者正是那种烂苹果的醉香,红石榴的盘结,鲜腐鱼的鳞光。在故乡,在如痴如梦忘我的画境中,参军等着它们的凝变,而它们却返身发现了

参军,发现了他笔下生风的敏感性,发现了他内在的丰饶。

参军近年来画了众多的肖像。参军的“人”,常有两种特征。一种是正面而坐,目光直视前方。那前方总要穿越观者,落在某个心思萦绕之所。那目光中还总怀着某种敏感和惊恐,仿佛画者正在叙说一个令人惊悸的故事。这种拷问式的绘画令参军醉心。另一种常见的构图是侧身,但往往被逼入画面的一角,仿佛人物正酝酿着某种出逃。这两种拷问或出逃式的构图总在述说某种不安。参军在彩色用笔中常常有交叉叠笔的迹象,这让人物更具一份被绑架的症候,最显肉身的生动性感。参军画人,最生动之处,恰在这种肉身之感。那种捆绑似的用笔,那种惊悸的目光,那种出逃的紧张,都凝聚着参军以身体之、将自身置入彼身、以己心体察人心的感受。并由此获得绘画用看不见的手去推动的生命的触觉。“若其天放,如是得之”。如若这般的天然放浪,参军驾驭绘画,醉心宜然。

现在,参军的这些画作悬在了美术馆的大堂之上。他那浓浓的乡情凝在了春天里,向我们昭示油画的力量。让我们祝贺参军,祝福这一代孜孜不倦跋涉着的中国油画艺者们。

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鲁ICP备2022022004号
地址:山东省英雄山路88号
Copyright2016 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