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济南10月27日电 10月25日,由省文化厅、省教育厅主办,济宁市文广新局、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共同承办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泥塑培训班开班。
培训班共计20天100多个课时,学员从济宁市各县、市(区)择优录取。培训课程包括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设计课程、鉴赏课程、技艺传承交流课程和技艺与衍生品开发课程等。根据规划,培训在注重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大量采用动手实践、体验交流和考察学习的方式进行,让学员有更多的动手实践,在学习实践中与教师交流,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员审美高度、设计理念以及从构思到创作转化的能力。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今年开始,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率先在全国启动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工作。培训着眼于“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水平,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促进就业增收。省文化厅对实施省级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2016年重点工作,进行重点研究、重点部署、重点督导。培训的开展,对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助力精准扶贫,更好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