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美乡村"靓山东:鲁中崛起"富美皇城"新农村
新闻中心
政策公告
文化山东
新时代艺术
政产学研
管理创新
塑造论哲学
来源:新华网   2016/9/14 14:19:27

图为9月7日航拍的山东淄博临淄区皇城镇。新华网 朱津明摄

新华网济南9月12日电(朱津明) “前几年村里道路泥泞的很,树木也没这么多,这几年可好了,修了水泥路,有了很多绿化,空气也清新了不少呢。”聊起村里的变化,小铁佛村77岁村民徐桂春直伸大拇指,高兴地说着。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立足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农业产业实现升级转型,由昔日的粮食大镇转向绿色的蔬菜大镇,进而转向以生态旅游为主线的农业+生态+旅游型富美强镇。全镇50个村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和文明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镇生活、生产、生态三个环境全域旅游的整建制全覆盖。

据了解,临淄区有12个乡镇,其中有9个财政收入过亿,而皇城镇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足2000万元,在全区排名倒数第一。但这里生态环境优美,百姓富裕,拥有蔬菜大棚5万多个,户均3个大棚,是淄博市第一蔬菜大镇,也是中国著名的“西红柿之乡”。全镇5.6万人,人均存款达到6万多元,2016年,人均收入预计翻番,提早步入小康生活。 

从黄土种粮到“绿色富民” 皇城镇坐实鲁中“蔬菜大镇”

改革开放以来,在倡导“无工不富”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皇城镇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依靠齐鲁石化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小化工等污染企业一拥而上,达到“村村冒烟”的程度。

但化工企业重污染,高耗能,排放的废水、废气、废碴,污染了环境,影响了群众健康,严重的大气污染,让皇城百姓苦不堪言。

近年来,皇城镇就消解污染项目、淘汰落后产能,采取了分类治理的措施,严厉打击了各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全镇共关停取缔58家土小企业,原有的18家化工企业被关闭取缔10家,迁出镇外6家,仅保留3家环保达标的化工企业,至2007年,皇城镇污染化工企业的关停并转和外迁整治工作基本完成。但污染企业拆解后,镇财政收入也一落千丈,经济跌入低谷。

出路在哪里?在于发展绿色经济。随后的几年,皇城镇农民率先创建了大棚蔬菜生产方式,蔬菜大棚一如星星之火,在全镇和相邻的寿光等地形成燎原之势。皇城镇引导并推进没有污染的“绿色蔬菜大棚”快速发展,不仅顺应了百姓意愿,更遵循了文明社会绿色发展的主旋律。

初秋的九月,鲁中大地天气依旧炎热。村村造棚的场景在皇城镇显现,到处可见挖掘机、推土机挖土建棚,工人们扛着大棚支架有序地搬运着,算过帐的许多村庄,纷纷把仅有的小麦全铲了,抢建蔬菜大棚,现场一片繁忙。

据皇城镇镇长崔国华介绍,“绿色富民”政策和推行的“千棚行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大棚越建越多,蔬菜种植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65%以上,蔬菜年产量突破30亿公斤,蔬菜年收入达80多亿元,约占农业总收入的90%,实现了由粮食大镇向蔬菜大镇的转变。

截至目前,皇城镇建起了大小蔬菜合作社70多家、龙头企业30多家、大型农场十几处,6万多个蔬菜大棚,明珠一样散布在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村村有园区,户户有大棚,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和经营格局,8万多亩蔬菜大棚年产西红柿、西葫芦等多种蔬菜几十亿公斤,户均三个的“绿色蔬菜大棚”,正辐射并带动全镇50个村、5万多农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

全面发展 蔬菜大镇绽放“多彩生态”

靠大棚致富的皇城人,期待下一个增长极。皇城镇认为绿色发展的拐点已经形成,要建设富美、文明的新农村,乡间旅游是一个不二选择。

通过近年来的连续投入,皇城镇全力推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由单纯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型向“农业+生态+旅游”的农业旅游型发展模式转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2009年6月始,皇城镇在临淄区的统一部署下,在全镇50个村依次实施了以“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为内容的村级生态整治“五化”工程,集中推进农村旱厕改造,主干道全部安装路灯,村内全部绿化,并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网络,生活垃圾收集率达90%以上。连续几年的生态环境整治,让皇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六年来,“穷乡镇”的皇城干部,向下磨破了嘴,向上跑断了腿,累计筹资投入近3亿元,全镇50个村全部实现了“五化”全覆盖。

同时,皇城镇全力打造全长12公里的“玫瑰谷”和齐文化为核心的淄河生态文化旅游线路;全长10公里的万亩蔬菜基地采摘观光旅游线路;全长10公里的传统民俗项目旅游线路;推出红色旅游。其中,规划建设的5000亩淄河生态文化产业带,包括十里玫瑰谷、百亩野花海、千亩桃花源、齐民要术十里长廊、温泉玫瑰浴和皇城水上乐园等景观,珍珠般串挂在淄河沿岸。

遍种玫瑰,让皇城村镇发生着巨大变化,道路拓宽硬化,路沿石整齐划一;沿路栽种玫瑰、灌木和乔木,层次分明;房前屋后栽种玫瑰,改善环境的同时,每户农家年可增收上千元;生产路一直修到田间棚头;垃圾坑变花池,垃圾场变成游乐园;划出绿化带,砌起隔离层;绘上文化墙,立起景观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镇整建制实现了村镇生态绿化全覆盖。

漫步在村间大道上,望着眼前绚丽绽放的玫瑰、牡丹、石榴花、芍药花,闻着扑鼻清新的花香,此情此景让人陶醉。

二次创业带动“富美皇城”致富前进

这些年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高增长带来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去年岁尾,临淄区提出“二次创业、科学发展”的新战略,皇城镇倍感振奋。

今年以来,皇城镇坚持“发展为要、生态为先、民生为本、文化为魂”,将生态建设作为立政之基,蔬菜发展作为富民之道,生态旅游作为兴镇之路,构建“富美皇城”。

似乎不经意间,在“二次创业”大潮中,皇城镇以旅游产业为载体、营造生态环境、实现一三产支撑互动的绿色发展模式,已然走在了前列。

新年伊始,喜报频传:济青高速扩宽后将在皇城开设出入口、跨济青高速和跨淄河两座大桥同时开通、第二轮土地修编落地、天然气管线过境、发现地热资源等八大发展优势集中呈现,让皇城镇迎来了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完)

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鲁ICP备2022022004号
地址:山东省英雄山路88号
Copyright2016 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